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接受BBC專訪中公然宣稱北京從來沒有指示香港修訂條例。
莎拉波娃的吶喊音量時而超過100分貝,簡單來說,這幾乎如同電鋸或直升機般大聲。吼叫的效益擁有這麼多具說服力的證據,贏得網球比賽的好處又如此可觀──大滿貫的總獎金通常高達4000萬至5000萬美元──所以任何靜悄悄的網球賽才該是不尋常的事。
看來在可預見的未來裡,網球迷仍得繼續承受這些不得體的叫喊了。在板球當中,球員會透過話術干擾敵方的專注力。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是另一位慣於吼叫的球星,這讓對手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為之氣結。管制過分吼叫的行為似乎不太可能。早先曾有傳言指出,未來球場上將配備「吼叫測量儀」,藉此制定最高音量限制,但是5年前這項謠傳早已不了了之。
不過即便是「史上最強」(GOAT,這是球迷為費德勒取的封號),費德勒在情急時也同樣會吼個幾聲。他們是1970和1980年代的兩位球星,完全不是以球場上的彬彬有禮著稱,而是以誇張、賣弄式的叫聲聞名。之後,有人針對網路進行高齡照護議題調查,大部分的網友認為建構完善的長期照顧體系,分攤照顧者壓力,比津貼發放重要。
安倍的「零介護離職」事實上是成效不張,2017年仍有9.9萬人介護離職,且女性遠高於男性,而年齡多集中於50-64歲,尤其以55-59歲為最高。法律雖如此規範,當政府未能有配套措施及政策誘因,實際運作上,可藉由勞動部107年的調查結果來看,目前仍有2成多的事業單位不同意員工申請「家庭照顧假」,而即使是同意,最近一年有申請的比例、平均申請人數還是相當的低,換言之,勞工還是以保住飯碗為主要考量,有假也不敢請,看的到、卻摸不到、吃不到、用不到。支持在職照顧者因應照顧混亂、尋找資源、協助長輩適應長照服務,盡速穩定照顧安排,保障工作權與退休保障不中斷,以減少照顧離職風險。進一步看,民團提出「30天有薪假+150天無薪彈性請假」長期照顧安排假的做法,希望由就業保險提高1%費率作為支出,比照「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做法提供六成薪資的津貼。
民團建議以就業保險增收1%來因應,是想抄襲日本「介護休業」制度,有長達93天的67%薪資補助,經費是來自社會保險,但台灣除沒有長照保險,如果以就業保險增收1%來因應就涉及修法,因就業保險有其立法目的,讓就保支付長照安排假津貼,與當初立法目的不符,且等於就保的四分之三都在支付留職停薪。另一方面,「照顧者支持服務」的好感度低也代表目前政府對於照顧者的壓力分攤不足,間接造成許多社會悲劇的發生,引發網友的議論與不滿。
台灣民團共同發起「爭取長期照顧安排假」連署行動,要求「30天有薪假+150天無薪彈性請假」長期照顧安排假。到底家庭照護者最需要什麼?政府的長照政策是否能滿足家庭照護者?誰能為家庭照護者提出可行性較高的方案? 先看台灣現有的「家庭照顧假」,已在《性別工作平等法》給予七天的家庭照顧假進一步看,民團提出「30天有薪假+150天無薪彈性請假」長期照顧安排假的做法,希望由就業保險提高1%費率作為支出,比照「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做法提供六成薪資的津貼。家庭照顧假思考模式是假設:勞工在家庭面對產生長照需求一開始,最混亂、最密集的前30天獲得補助,盡速穩定照顧安排,之後則針對處理臨時狀況、陪伴回診等照顧模式,提供150天彈性請假。
之後,有人針對網路進行高齡照護議題調查,大部分的網友認為建構完善的長期照顧體系,分攤照顧者壓力,比津貼發放重要。台灣民團共同發起「爭取長期照顧安排假」連署行動,要求「30天有薪假+150天無薪彈性請假」長期照顧安排假。另一方面,「照顧者支持服務」的好感度低也代表目前政府對於照顧者的壓力分攤不足,間接造成許多社會悲劇的發生,引發網友的議論與不滿。即使性平法中的家庭照顧假對於資方影響較小,當民團提出「30天有薪假+150天無薪彈性請假」長期照顧安排假,5月21日工商協進會和行政院長蘇貞昌進行「工商早餐會」時,理事長林伯豐向蘇揆公開表示,長照假是政府的責任。
法律雖如此規範,當政府未能有配套措施及政策誘因,實際運作上,可藉由勞動部107年的調查結果來看,目前仍有2成多的事業單位不同意員工申請「家庭照顧假」,而即使是同意,最近一年有申請的比例、平均申請人數還是相當的低,換言之,勞工還是以保住飯碗為主要考量,有假也不敢請,看的到、卻摸不到、吃不到、用不到。安倍的「零介護離職」事實上是成效不張,2017年仍有9.9萬人介護離職,且女性遠高於男性,而年齡多集中於50-64歲,尤其以55-59歲為最高。
到底家庭照護者最需要什麼?政府的長照政策是否能滿足家庭照護者?誰能為家庭照護者提出可行性較高的方案? 先看台灣現有的「家庭照顧假」,已在《性別工作平等法》給予七天的家庭照顧假。許多網友指出與其給予一次性的津貼補助,不如建構完善的長期照顧體系,才能對症下藥、解決目前的長照困境。
但勞工請假規則規定,勞工一年最多十四天事假,事假期間不給工資,勞工家庭照顧假薪資既然根據事假辦理,是扣全薪。支持在職照顧者因應照顧混亂、尋找資源、協助長輩適應長照服務,盡速穩定照顧安排,保障工作權與退休保障不中斷,以減少照顧離職風險。第二,事假雇主有准駁權,但是家庭照顧假,雇主不得拒絕。如果回到問題的本質來看,是希望協助家庭照護者解決長照上困境,以降低因無法因應長照而衍生出的介護離職、長照悲劇等問題,所以根本問題是在是否能建構有能量的長照體系,來紓解長照壓力與提供支持的力量。日本「介護休業」制度有法定財務來源去支持,但日本「介護休業」制度未能有效解決介護離職問題,如果台灣不具備相關基礎條件,冒然抄襲日本「介護休業」制度,非但無法幫助家庭照護者,反而可能衍生出更多問題。對於勞工,事假與家庭照顧假都是無薪,但兩者仍有不同之處,第一,是在於雇主不得因受僱者請家庭照顧假而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全勤獎金、考績。
勞動部勞動保險司也曾說明,就保基金目前一年結餘約50多億元,勞動部曾依日本93天長照假模式估算,假設60%的給付標準,預估所需金額將超過結餘數目。性平法第20條規定,受僱者於家庭成員預防接種、發生嚴重疾病或其他重大事故,須親自照顧時,得請家庭照顧假,請假日數併入事假規定,全年以七天為限。
民團建議以就業保險增收1%來因應,是想抄襲日本「介護休業」制度,有長達93天的67%薪資補助,經費是來自社會保險,但台灣除沒有長照保險,如果以就業保險增收1%來因應就涉及修法,因就業保險有其立法目的,讓就保支付長照安排假津貼,與當初立法目的不符,且等於就保的四分之三都在支付留職停薪。6月初,《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調查發現,在網路上提到年長者的照顧討論中,在「財務補助」和「照顧者支持服務」方面,大部分的網友對於津貼發放,以及分攤照顧者壓力較為不滿。
勞團在五一大遊行提出長照安排假入法的訴求,經立委質詢勞動部長後,勞動部長許銘春允諾,6月將邀集勞資雙方開會討論。但若要以就保保費增收1%支應,依費率比例雇主就要調升0.7%,現在調升0.5%挹注勞保,雇主已不大能接受,尚難取得共識,目前育嬰留停津貼已超過失業給付,還得考量財務衡平
(中央社)加拿大通過一項新法,禁止魚翅進出口,這項法律也包括重建衰竭的魚群資源規定。全球7300萬隻鯊魚被割鰭,哪些國家仍然高需求?根據國際團體「野生救援」(WildAid)去年發布的報告,每年有7300萬隻鯊魚被做成魚翅湯,雖然自2011年以來,保護鯊魚的運動讓魚翅消費量下降了80%,不過在香港、台灣和澳門等地區,魚翅的需求量仍然很大,而在亞洲其他地區,如泰國、越南和印尼,需求量也在成長。不過2015年,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現台籍漁船「順得慶888號」,於太平洋公海上進行無照捕撈,船上除了有非法捕獲的鮪魚外,更發現3袋共75公斤的鯊魚鰭,數量明顯與漁獲記錄的3隻水鯊不符,漁民為了帶回更多的漁貨,將鯊魚的魚鰭割下後,將魚身丟棄回海中。」禁割魚翅但禁不了買賣,加拿大是全球第2大魚翅進口國鯊魚身上最有市場價值的就是魚鰭,一般都會做成魚翅湯料理。
然而這與魚翅禁令仍然不同,鯊魚信託基金會(Shark Trust)保育主任胡德(Ali Hood)告訴《衛報》,歐盟與英國尚未實施魚翅禁令,這代表魚翅買賣仍然能合法交易。他還說,加拿大是亞洲以外最大的魚翅進口國。
不過,加拿大的環團仍持續呼籲政府推出禁止進口魚翅的法例,2011年以來,加拿大國會已經提出了5項禁止進口魚翅的法案,但之前都未能通過。根據加國統計局資料,加拿大主要的魚翅進口國來自中國、香港、加勒比海島國千里達和托巴哥以及美國,去年自中國進口的魚翅,就佔了總進口量的九成。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雖然加國自1994年禁止在該國水域割鰭棄鯊,但仍然允許買賣和進口魚翅,以致加拿大是中國、香港以外,全球第三大鯊魚進口的地方。台灣是全球捕殺鯊魚的第四大國,也是第五大的鯊魚交易國,過去10年,台灣70%的魚翅出口到香港,次高的出口地是中國(佔16%)。
在中國婚禮和宴會上,通常會有魚翅湯這道傳統豪華料理。順得慶888號將鯊魚「割鰭棄身」 漁業署:將予以嚴厲處分而根據《衛報》,歐盟從2003年開始禁止割鰭棄鯊,2013年法規更趨嚴格,要求所有歐盟船隻捕獲的鯊魚,魚鰭必須附在魚體上。不過這樣的禁令激起多倫多華人圈的不滿,告上安大略省的法庭,該市市長當時也表示,魚翅禁令不是市府的職責,他投的是反對禁令的票,最後在同年11月30日,安大略省高等法院(Ontario Superior Court)宣布,多倫多市政府魚翅禁令無效,並稱禁令超越市府權限。加拿大政府2018年發布一份報告指出,2017年時,主要魚類有35%處於健康狀態、14%出現警訊、10%狀況危急,這是自2011年來,魚類處於健康狀態的最低數據。
《路透社》報導,加拿大18日通過這項新漁業法(Fisheries Act),獲環境保育團體讚許為保護魚類棲息地和鯊魚數量的勝利。根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加拿大2018年進口14萬8241公斤魚翅,價值240萬美元(新台幣7588萬元)。
本月18日,加拿大參議院通過的C-68法案,除了終止加拿大的魚翅進出口買賣,也要求重新規劃漁業法令,以彌補瀕臨絕種的海底生物。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算是最早推行「禁翅令」的城市,自2012年起,凡是在多倫多市擁有、出售、消費和交易魚翅或魚翅產品,都屬非法行為,寬限期為半年,日後若被發現違法,第一次罰5000加幣(約台幣15萬),第二次罰2.5萬加幣(約台幣75萬),第三次罰10萬加幣(約台幣300萬)。
台灣《漁業法》第54條公布「鯊魚鰭不離身」規定,下令自2012年開始,所有隸屬於台灣籍的漁船嚴格禁止只割下魚鰭,並需連同魚身與魚鰭一同運回台灣港口。事情還沒結束,但這是重要一步,也向全世界傳遞出一個訊號,這是錯誤的行為,必須制止,加拿大不會再參與魚翅進口了
本文由庞眉皓发网市医院代表队晋级血液净化技能复赛庞眉皓发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47)”